2011年3月11日,9级巨震裹挟着狂浪夷平了日本东北沿海,在此次地震播报中,央视新闻频道启用了“同声传译”即时播报震情的最新动态,从清晨6点至翌日凌晨1点,长达19个小时直播,在这19个小时中,20名同声传译人员一直在直播间随时待命,他们主要来自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部的记者和播音员、高校教师、专事翻译工作的自由职业者。其中主力军年龄集中在35—50岁之间,很多人从业达10年以上,每年承接几十场乃至近百场同传工作,此次直播累计用工达136人次,627小时,也创下了“最”记录。
如何炼成有“灵魂”的新闻领域的同声传译人员?
首先,必须有扎实的双语基础,作为新闻同传记者必须精通同传原语种和目标语种,对词汇、句法、时态的运用要熟练到成为一种潜意识。播报前的准备非常重要。每一项新闻同传任务都有自己的内容特点和特殊词汇,只有进行充分的准备和预热才能从容应对。同传记者对语言(外语与母语)的捕捉能力要强,对于新生事物要感兴趣并及时记住一些新闻新语的表达。同时还要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吐字清晰,语言语调流畅、利落。同传工作时间紧迫,因此平时的语言积累对造就一个成功的同传记者至关重要。
其次,敏捷的反应速度也是必不可少地。新闻同传对时效性要求比较高,涉及的信息点比较多,因此,同传记者要具备敏捷的反应速度。新闻工作者必须在第一时间迅速、准确地报道突发的新闻事件,特别是一个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现场状况等,而事件的起因、经过等因素则可能需要经过事后调查才能获知,相比之下,新闻同传记者应具备敏捷的反应速度和良好的驾驭语言(外语与母语)的能力。
最后,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烈的求知欲。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交往越来越多,这就加速了对专业翻译,特别是新闻工作者的需求。各类新闻发布会上95%都是采用的同声传译方式。讲者连续不断地发言,而译者是边听边译,原文与译文翻译的平均间隔时间是三至四秒,最多十多秒,译者仅利用讲者两句之间的空隙完成翻译工作。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知识是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