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一带一路”翻译高端论坛(The Belt & Road Forum for Translation & Teaching)在西北政法大学召开。来自省内外30余所高校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共同探讨新形势下翻译工作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而更好地助力丝绸之路经济建设中“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
本次论坛议题包含了翻译学科建设与评估、中国典籍外译研究、翻译家及译著研究、翻译教学创新实践研究、翻译教学国际化与合作、语料库翻译学研究、法律文献翻译研究和高校教师发展研究等八项议题。论坛期间,各位翻译学界的著名专家、学者就翻译理论与实践、学科建设及师资发展等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探讨。
开幕式上,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研究生导师王瀚在致辞中表示,我们要高度重视语言翻译工作对于社会的推动作用。加强交流与沟通成为了“一带一路”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保障,其中语言政策法律等翻译工作也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本次举办的翻译高级论坛,其实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高端翻译人才培养工作的社会应用,让更多的翻译人才和翻译工作去更好地服务社会,更好地促进社会的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翻译协会前副会长、陕西省翻译协会荣誉主席资深翻译家安危就“《陕西文学‘走出去’的实践与挑战》---从长篇小说《青木川》翻译说起”进行主旨发言,通过多年来对陕西文学翻译的工作经历来提出目前面临的社会翻译人才缺失以及目前文学翻译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安危先生提出,翻译工作无论是在历史中还是在当今世界中都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大的国家战略面前,翻译工作的探讨对于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后,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柴明熲、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刘和平分别作了题为“翻译专业教学现状与未来发展”、“智能化背景下的MTI教育”的主旨发言、西北政法大学的马庆林教授针对“新形势下的法律翻译需求——机遇与挑战”作主旨发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马刚作了“科技英语翻译”,以及英国专家Dr. Robin Jilbank作了“陕西作家翻译之我见”的主题发言。来自土耳其的留学生白振国、上海文化贸易语言服务基地的博士毛隽和上海凌极的朱亮分别作了“土耳其眼中的中国”、“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模式与翻译实践”和“基于混合教学的云课堂”的精彩讲座。所有主旨发言与讲座都紧紧围绕“一带一路”与翻译的主题,讨论深入。讲座发言后,各位专家学者与参会老师针对“一带一路”热点问题与翻译、内容依托教学、翻译课程改革及跨文化交际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交流。
会议最后,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马庆林主持了论坛闭幕式,并对大会进行了总结。他对翻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及对于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翻译本科教育和MTI研究生教育的总体思路作了介绍,并提出翻译的“实践论”、“价值论”、“方法论”、“认识论”和“本体论”综合在一起即是完整意义上的“翻译哲学”的观点,受到与会人士的热烈反响。
据悉,本届论坛由陕西省翻译协会和西北政法大学共同主办,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论坛在围绕一带一路及热点问题与翻译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积极响应了陕西省政府制定和发布的“一带一路”建设2017年行动计划,聚焦2017年丝博会“新平台·新机遇·新发展”的主题,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打造向西开放新引擎,以及深化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展示相关学术研究成果,汇聚各方智慧方面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