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党的十九大文件外文翻译研讨会暨中国译协社会科学翻译委员会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会”在天津召开。会议由天津外国语大学和中共中央编译局联合举办。
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中国译协社会科学翻译委员会主任委员柴方国,天津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修刚,天津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殷奇、校长陈法春、副校长王铭玉、余江出席会议。此外,英语、俄语、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越南语、老挝语等10个语种的资深翻译,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传媒大学及天津外国语大学等多家单位的专家学者共百余人参加会议。会议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解读和交流十九大报告翻译经验,探讨中国话语体系的世界表达。会议由余江主持。
陈法春简要回顾了天津外国语大学与中共中央编译局的合作历程和取得的成果。他表示,加强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的建设,是天津外国语大学与中共中央编译局服务党和国家决策理论推广、中国文化走出去、国际话语体系建设等国家战略,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国家“双一流”的具体实践,基地将在全面打造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体系,服务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求,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产生和推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大标志性成果等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也必将为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不断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柴方国阐述了对外传播工作的重要性,介绍了中央编译局的主要工作与职能,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国际话语体系建设、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对外翻译宣传的具体举措。柴方国表示,本次会议旨在“学习贯彻中央有关指示精神、推进中央文献翻译与研究工作的积极举措”。
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央文献翻译部主任杨雪冬与王铭玉共同签署了协议书与备忘录,柴方国、修刚、殷奇共同为“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揭牌,原部校共建的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正式提升为中共中央编译局直属的部级研究基地,标志着双方的合作进入一个更高层次、更加深入的阶段。
在主旨发言中,中外专家学者先后就党的十九大报告翻译中的翻译流程管理、翻译质量提高、外国专家参与政策报告翻译的体会、翻译任务的难度、文献翻译的“忠实”、翻译改稿及对外传播等重要问题展开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入讨论。
分组讨论深入而富有成效,三个分会场的专家学者们分别就中央文献翻译成果转化、大会翻译管理及中外译者合作机制以及青年译者与学生交流等主题各抒己见。学者认为,党的十九大文件翻译工作具有政治性、安全性、时效性等鲜明特点,必须处理好时间与质量、安全与开放、个人与团队、尊重与自主、立场与受众、传承与创新、个性与统一的关系。会议还对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把党和国家文献的对外翻译推向新的水平进行了研讨,进一步推动翻译方法的完善和翻译理念的发展。
据悉,天津外国语大学与中共中央编译局经过多年的合作交流,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翻译人才,产出了一批高水准的科研成果,共同举办了“第六届全国中译外学术研讨会”以及三届“中央文献翻译与研究论坛”,合作翻译了2016、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文件。一系列合作为中央文献翻译和传播过程中重要问题的解决搭建了深入研讨的对话平台,已成为中央文献翻译和研究成果发布的重要平台。本次会议的召开将对基地的科研、教学、翻译产生深远影响,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指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中央文献翻译传播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对外宣传阐释,将产生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