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屏幕、两次转述、三个窗口、四个多小时,通过北京法院“云法庭”系统,承办一起由市法援中心指派的法律援助案件的邱律师,几经努力,终于见到了受援人——聋哑人曹某。
今年春节,新冠肺炎病毒的蔓延,瞬间打乱了原本平静、祥和的生活。正在京居家工作的邱岳律师突然接到律所的电话,因疫情原因,所内大多数律师都未返京,要求他立即承办一件审限较急的法律援助案件,邱律师二话没说,立刻行动了起来。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曹某是聋哑人,符合法律援助的条件,市法援中心在接到二审法院的通知辩护函后,指派北京市蓝石律师事务所承办该案。
疫情防控正在关键阶段,出于监管安全的考虑,到看守所会见受援人无法像疫情之前那样安排,而法定的办案期限又不允许无限期地拖延下去,受援人曹某既无法通过语言正常沟通又不识字,与其沟通十分困难……如何会见曹某以及会见后如何沟通交流,如何依法全面履行法律援助律师的职责,充分保护受援人合法权益,一系列困难摆在邱律师面前。
线下会见不行,不如线上试一试!邱律师和法院探讨通过“云法庭”系统线上会见事宜。经过商议,线上“云会见”方法可以一试,可是受援人曹某是聋哑人,会见还需要手语翻译的配合,这给会见又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几经努力,曹某、邱律师和手语翻译人员最终通过“云法庭”见面了。原本平时两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会见,当天花费的时间竟然足足翻了一倍。虽然没有面对面的交流,但是,通过彼此的屏幕,邱律师和曹某完成了疫情防控期间的“云交流”,详细了解了案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