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xx交通大学”名称中“交通”二字的争论历来不断。很多人认为“交通”二字是取自专门用来解释《易经》的《彖传》中的泰挂:“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很多人都赞同这种说法,其实这纯粹属于后人的一种自我遐想罢了。
追其Jiaotong起源要从民国的一个无所不管的部门——交通部说起(我国的台湾省目前还保留着早期交通部的各项功能:交通运输、旅游观光、气象服务、通信等生活诸多方面)。在这种情况下,要将交通翻译为英文,绝没有只翻译成traffic或communication那么简单,因为它包罗万象(all-inclusive),根本不是一个简单的traffic或communication所能牵强涵盖的。因此,当年无所不包的交通部下辖的大学也无所不包,Jiaotong解决了其汉字涵盖面广、难以解释的问题,可谓当年一创举。
那地名的专有名词该如何翻译呢?有没有什么一般的标准法则?
1979年9月,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United Nations Group of Experts on Geographical Names, 3rd Conference)作出了关于中国地名拼法的决议——“采用汉语拼音作为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标准(Proposal for a resolution on the romanization of Chinese geographical names, E/CONF.69/C.IV/L.1)”。【详见联合国网站】
这表明,采用汉语拼音作为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不仅是中国的国家标准,而且是国际标准。从这个角度来说,英语“没办法”,若不接受汉语拼写,那说英语的人在谈及中国地名时会与别的国家的人存在沟通困难。
在这个基础上,我国英译地名的标准和模式分为三种:
☆专名(音译,此处专指汉语拼音,下同)+通名(音译)
☆专名(音译)+通名(意译)
☆专名(意译)+通名(意译)
【解释】专名——专有名称;通名——通用名称。比如:陕西省——陕西为专名,省为通名;北京大学——北京为专名,大学为通名;故宫博物院——故宫为专名,博物院为通名。
那我们怎么知道啥时候该用哪种模式进行英译?
答案:根据用途。
1 专名(音译)+通名(音译)
适用于外文版地图、地名标志上的地名等。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公路上看到路牌把“广州市”译为“Guangzhou Shi”的原因。
2 专名(音译)+通名(意译)
适用于图书、报纸、期刊、辞典、条约、文件等。这个就比较好理解了,如南京市译为Nanjing City(此处可能有反对声:“Nanking也可以用的!”事实上,Nanking是一种旧时译法,沿用到1978年。各位可以自行谷歌/百度:威式拼音(威妥玛式拼音法Wade-Giles Romanization)。
3 专名(意译)+通名(意译)
适用于文学作品、旅游地图等出版物。这种地名有时不分专名、通名,带有明显的地理特征和特殊意义。比如:火焰山——the Flame Mountains;珠江——Pearl River。
这样看来,很多原先觉得奇怪的大学名字都有解了:
——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北京交通大学: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因为人民、交通都是专名,大学是通名。